◎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张凌云展示村里的“猪小北”墙体彩绘。本报通讯员 王永刚摄
“85后”张凌云一直被家人寄予这样的期望: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大城市扎根,摆脱世代务农的命运。但她的决定却让很多人失望:2011年,24岁的张凌云大学毕业后回到农村老家,成为一名“猪倌”。
张凌云的家在宝鸡市凤翔区陈村镇槐北村,村里的传统优势产业是生猪养殖。“村里养猪的人多,但仔猪一直依赖外购,防疫、运输风险较大。”张凌云说,“我当时就想,能不能想想办法,为村里的生猪养殖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呢?”
说干就干。张凌云回乡创业的之一步,是自筹资金,在村里建起仔猪繁育场。
缺乏养殖经验的张凌云很快就遇到了难题:猪场新引进的母猪生完小猪后奶水不足,仔猪饿得嗷嗷直叫,急得她抱着奶瓶一只一只喂,根本忙不过来;猪舍消 *** 不彻底不规范,没有科学的疾病预防治疗方式,仔猪成活率不高……
张凌云痛定思痛,决定依靠科学养殖解决问题。她高薪聘请了兽医、专家等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养殖团队,进一步推进养殖场公司化运作,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和成本。
凭借科学养殖和对养殖事业的极大热情,不到两年时间,张凌云的养猪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由她创建的宝鸡神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出栏商品猪突破1万头,养殖效益连年攀升。
自己富不是真的富,如何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是张凌云一直思考的问题。为帮助村里的养殖户节约成本,更加科学地养殖,张凌云提议建立宝鸡神农养殖专业 *** 社,养殖户在家搞生产, *** 社给养殖户提 *** 前“供仔”、产中“供粮”、产后“包销”的一条龙服务,为养殖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张凌云的带领下,槐北村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但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村里养的猪越来越多,猪的粪便等污染物堆得跟小山一样,到处都是臭烘烘的,村里不养猪的群众意见很大。”回忆几年前村里臭气熏天的场景,张凌云直皱眉头。
既要产业兴旺,也要生态宜居。张凌云决定带头改造养殖场,解决养殖业废弃物处理问题。建成年出栏1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占地810亩的果蔬种植基地、年产4万吨肥料的有机肥加工中心、年产20万立方米的大型沼气工程……经过不断探索,养殖场形成了“菜、饲、畜、沼、肥”的循环养殖模式,有效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还带动了全村80余名村民就业。
2021年1月,凭借出色的能力和在村里积累的威信,张凌云当选槐北村党支部书记。有了新身份的张凌云,越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县上、镇上举行的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文化传承等专题培训,张凌云几乎每期都参加。凭借培训学到的知识和结识的专家,她每年都会在村里组织几场生猪养殖、蔬菜种植技术培训,邀请市县专家教授、技术骨干为村民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累计受益群众已超千人。
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带头人、陕西省女大学生创业明星、陕西省技术能手、陕西省三八红旗手……扎根农村11年,从一个懵懂女孩到乡村振兴的青年领路人,张凌云获得了很多荣誉。
如今的槐北村,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根据张凌云的设想,村上还要精心打造10条精品观光路线,发展乡村旅游,建一个现代化的农产品销售中心,为游客线上线下提供优质农产品。
“墙上这头可爱的小猪叫‘猪小北’,是村里的吉祥物。未来,我们要把‘猪小北’打造成槐北村农特产品的统一品牌。”漫步在宽阔整洁的村道上,望着墙上憨态可掬的彩绘“猪小北”,张凌云说:“我理解的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农村产业强、农民富、村子美,就是要坚定不移走生态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让每个来槐北村的游客都能感受到美丽乡村的独特韵味……”
原标题:大学生“猪倌”的乡村振兴梦
(责任编辑:宋薇薇)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多地阳性病例增加,医护人员的感染数量也大大飙升,医疗机构迎来了决战时刻。那么接下来大家就和腾阅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医护阳性飙升 医疗机构迎决战时刻,医护:现在是防医疗挤兑关键时刻。 医护阳性飙升 医疗机构迎决战时刻 从“二十条”到“新十条”,短短一月,疫情防控政策骤然放开,多地阳性病例激增。 大批患者涌入医院,发热门诊爆满甚至被迫关停,一些患者需要排队整夜才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25538@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