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 / 正文
魏桥悖论--全球更大棉纺巨头传奇

Time:2023年05月28日 Read:1 评论:0 作者:小王

后配额时代的到来,注定了中国纺织行业的多事之秋。年初以来,随着实行了40年之久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寿终正寝,先是美国三次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入数量,接着欧盟设限威胁接踵而至。然而面对如此动荡的国际市场,全球更大的棉纺企业魏桥创业集团不仅没有收缩阵线,反而逆势而上,出人意料地投入70亿元巨资,扩建纺织印染服装系列 *** 。

追溯魏桥24年发展轨迹,这种迥乎常态的逆向决策对张士平来说并非首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步时,这位魏桥创业的决策者便弄潮在纺织市场和宏观政策的风口浪尖。也正是这一次次的“离经叛道”,缔造出了全球之一的传奇。

差距往往在低谷时形成

魏桥的前身是邹平第五油棉厂。1981年张士平接任厂长时,这个小厂仅有60多名职工。由于当时国家对棉花控得很死,企业除了旺季收购棉花简单加工,其余时间便无活可干。为了改变半年开工半年闲状态,张士平在棉花加工行业之一个走出去收购大豆、花生、棉籽加工油料,到1984年企业利润跃居全国棉麻行业之一,引得各地棉花加工厂竞相学习仿效。但此时魏桥却上了毛巾厂 *** ,1986年当年建厂当年实现利润25万元。

1989年魏桥涉足棉纺时,全国棉纺织市场刚刚转入买方市场。但恰在这年,魏桥建成万吨纱锭,之后又筹资6000万元建成3万多枚纱锭的棉纺厂和336台织机的织布厂,到1992年企业年利税已达1260万元。1993年到1997年棉纺织市场两次跌入低谷,全行业连续亏损6年,但这一时期魏桥先后投资3.3亿元,使棉纺织能力扩大到28万锭。

许多人对这种逆势而上的做法大惑不解,但张士平却自有见解:每一次市场波动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市场地位和发展差距往往在市场低谷时形成。

事实做了更好的注脚。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魏桥利税已突破1.5亿元,比1992年增长10倍多,年均增长64%;出口创汇年均增长82.7%。到1999年兼并滨州一棉时,已拥有纱锭33万枚,一跃成为全国更大的棉纺织企业。

受益“快速反应部队”

按说走到这一步,魏桥该歇歇了。原因明摆着: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纺织行业连年亏损,甚至连国家都不得不狠下 *** 手限产压锭。但魏桥不仅没有停步,反而在5年内投入170亿元,将纱锭从33万枚增加到500万枚,织机从4000台发展到42000台。

更让人称奇的是,生产能力的猛增不仅没有把魏桥拖入滞销困境,反而带来各项指标年均50%以上的迅猛增长。1997年到2003年,魏桥出口创汇年均增长71.5%。到2004年集团销售收入已达231.25亿元,跃居全省第九。各项指标连续7年稳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并跻身中国工业企业百强、中国出口企业百强和全球更大棉纺企业。

这种看似违背常理的发展模式源于张士平对市场的独到认识:从上世纪90年代大家就认为国内市场饱和了,但直到现在中国棉纱出口还小于进口,这说明中国自产的棉纱是不够用的,关键是怎样发挥自身优势,把来自国外的棉纱挤出去。

优势怎样强化?魏桥盯住了三个字:

快。魏桥基本上所有 *** 都是当年立项当年施工当年投产。以21万千瓦热电机组为例,不到10个月就投产发电,与国内同规模热电厂比建设速度快了1倍,投资仅为其一半。9个工业园生产、财务、销售高度统一,组成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根据市场需求反应极为迅速,棉布、棉纱新品种打样时间仅为3天和2天。

高。扩张不靠低水平重复建设,而紧盯一个“高”字。仅去年魏桥就从日、美等国引进喷气织机、剑杆织机等顶尖设备3890多台(套)。目前集团已拥有十大类2000多个品种,高技术含量棉布占到60%,成为全国更大的无接纱、精梳纱和无梭布生产基地。

低。目前魏桥吨纱耗棉仅1040公斤,管理人员仅占全部职工的0.8%,年人均劳效达20万元以上,均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所有这些都保证了魏桥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最丰富品种、更好品质迅速抢占稍纵即逝的市场商机。

资本血脉接通国际市场

许多人会说,谁不想这样上规模上水平?问题是每年动辄投入数亿数十亿元,钱从何处来?其实从1981年起步之初,资金就成了魏桥发展的“拦路虎”。当时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控制得极死。上榨油厂时靠职工集资10万元才买了两套榨油设备;上毛巾厂时职工又集资89万元买了52台织机。这点钱现在看来不起眼,但对当时只有几十名职工的小油棉厂来说,却是职工的全部家底!“不冒这样的风险,就没有魏桥。”今天的魏桥人这样感慨。

1992年下半年,国家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正当不少企业对资金一筹莫展时,魏桥却通过巧借外力打开了资金通道,先后开工合资企业8家,不但直接利用了外资,而且提高了技术档次,拓展了国际市场,并将魏桥的产业链条延伸到色织、印染、服装等深加工领域。

不少企业羡慕魏桥与银行的关系,但这同样离不开胆识、勇气和自信。以兼并滨州一棉为例,此前两年滨州一棉合并亏损额高达6000万元,拖欠贷款达3800万元。但魏桥二话不说将银行债务全部承揽下来,兼并当年盈利2000多万,次年盈利4000万,魏桥也由此赢得了银行的信任和厚爱。

2003年10月以来,国家开始抑制局部投资过热,这也是魏桥进入棉纺织领域以来遇到的第三次宏观紧缩。但早在此前魏桥已把资金血脉接到了国际资本市场。当年9月魏桥 *** 在香港成功上市;次年5月在港首次配售成功,两次总计募集资金30亿港币。为了保证发行和配股成功,张士平马不停蹄穿梭于欧美,与跨国投资巨头交流沟通,并邀请他们来魏桥实地考察50多次,大大增强了他们连续增持魏桥股份的信心,其中仅摩根大通持股比例就高达12.49%。这一系列努力不但使魏桥纺织配售获得13.8倍的市盈率,而且直接推动了国际银团的长期再融资贷款。仅2003年9月至次年上半年,魏桥就融通外资5.15亿美元。


标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排行榜
关于我们
好问百科是生活百科知识网站,通过(haowq.com)您可以找到汽车房产、娱乐旅游、网络游戏、电商产品、健康教育、情感励志等百科知识,还可以了解更多日常生活小妙招以及各种经验技巧。
本站导航
网站地图
RSS订阅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扫码关注
CopyRight 2023 https://www.haow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好问百科网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0012912号-4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如有内容侵犯作者权利,违规,请联系我们删除:255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