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吃花生,能养生?研究发现:花生能让血管更健康,吃多少才好

Time:2023年05月24日 Read:1 评论:0 作者:小陈

马上就要高考了,不仅是学生紧张,更焦虑的可能是考生的家长,哪哪都操心,其中给孩子补身体补营养就是每个家庭的头号任务。

小九也经常在后台感受到家长们的焦虑:孩子考前如何补充营养?每天一杯酸奶好,还是纯牛奶好?吃什么能让孩子思维更敏捷吗?需要额外吃些保健品吗......

高考前的营养膳食着实成了困扰家长们的难题,尤其是对于部分本身肠胃不好的考生,更需小心翼翼。正值5月29日世界消化健康日,今天小九就来给家长们的答疑解惑,聊聊高考前,如何补充营养,护理肠胃健康。

补充营养,每天一杯酸奶好,还是纯牛奶好?

无论是纯牛奶还是酸奶,都是非常优质的奶制品,但在成分、营养价值和适合人群等方面还是有区别的。

纯牛奶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以及钙等微量元素,对于想要补充钙质,促进身体发育的青少年来说是很好的选择,而且不含有过多添加剂或香精,也比较健康安全。

但是,部分乳糖不耐受者、或存在经常性腹泻症状的人群则不适合喝牛奶,容易出现腹泻、胀气等症状。

而酸奶是由纯牛奶发酵而成,仍然保留了纯牛奶中的全部营养成分,而且在发酵的过程中,牛奶的糖、蛋白质一部分被分解成小的分子,如半乳糖和乳酸等,增加了脂肪酸的含量,让酸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也更适合乳糖消化不良的乳奶不耐受者。

更重要的是,酸奶中含有一定的益生菌,适当的饮用可以起到调理肠胃菌群、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作用,因此,更适合肠胃功能薄弱,需要提高消化能力的人群。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酸奶种类繁多,有些虽标明是“酸奶”,但其实不过是乳酸菌饮料。而这种饮品不仅营养成分少,而且含糖量高,长期大量饮用会增加肥胖和患各类慢性病的风险。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区别。

天天飙营养?别吃坏了肠胃,适得其反

到了冲刺阶段,有很多家长存在给孩子盲目进补的误区,各种保健品和食物每天跟不要钱一样,疯狂给孩子投喂,但有时候营养补多了,也会适得其反。

误区一:过分迷信“健脑品”和功能饮料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记忆力不好,备考又辛苦,于是购买各式各样的所谓“补脑”、“益智”的保健品或功能饮料。然而并没有这种所谓的“灵丹妙药”,我国也从未批准过任何“补脑”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

而且突然吃大量之前没吃过的保健品,非常容易引起身体或肠胃的过激反应,比如皮肤过敏,或肠道的腹泻等等。

误区二:顿顿全肉菜、吃得过饱

家长想给孩子加餐加营养,于是顿顿都是鸡鸭鱼牛等肉类,可这些荤菜大多油腻,较难消化,反而会增加孩子肠胃消化负担,引起胃肠道不适。

此外,虽说吃饱才有力气上战场,但吃得过饱可能会加重消化负担,分流体内血液,使得大脑供血不足,容易导致困乏。

误区三:吃太多过甜、容易胀气的食物

糖分过高的食物,容易短时间内导致血糖升高、大脑内5-羟色胺的分泌水平增加,不利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此外,比如豆类、洋葱、红薯、芋头、面包等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气体,容易引起胃腹胀,也要少吃。

我们能理解家长担心孩子在高考期间身体吃不消或营养不够,但是盲目给孩子进补却并不明智,而且突然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往往会对孩子的肠胃产生 *** ,继而引发不消化、腹胀腹痛、便秘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上述肠胃不适问题,建议及时调理,避免影响学习,必要时候可以用药物调理,比如中成药四磨汤口服液,其源于明代《痘疹金镜录》的经典药方,主要由木香、枳壳等中药材配伍而成,其中木香能够健脾消滞,理气疏肝,而枳壳则能行气消胀,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增强胃肠动力,促进消化,帮助缓解腹胀腹痛、便秘等问题。

备战高考,怎么吃才能营养又安全?

营养均衡

高考生饮食要遵循“清淡、营养、护肠胃”的原则,家长应注意食物类别多样、荤素搭配,三餐应以谷类为主,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每天应摄入300g奶或相当量乳制品。

此外,可以多吃坚果类食物,它们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蛋白质,有助恢复精力。防止眼睛疲劳,宜吃一些胡萝卜、动物肝脏、深绿色或红黄橙色蔬菜等,

多吃促消化的食物

高考正值六月,天气炎热,加上情绪过度紧张,孩子的胃口难免会差很多,此时建议给孩子吃一些助消化的食物,比如吃一些山楂、香蕉、西梅、酸奶等。可以根据孩子的胃口选择少量多餐,适当吃一些小米粥、百合粥等。

忌辛辣、寒凉食物

高考前千万不要给孩子吃辛辣或者寒凉的食物,辛辣食物会让孩子过于兴奋和焦躁,也会对胃肠道产生 *** ,引起胃灼热的不适,而太寒凉的食物同样会 *** 胃肠道,非常容易引起腹泻或肠胃炎等疾病。

最后,建议尽量选择在家或学校食堂用餐,外出就餐要选择干净卫生的餐厅。建议不要轻易改变孩子平时的饮食习惯和规律,避免造成肠胃紊乱等。今年68岁的李大爷,最近在网上看了一些养生知识说:花生是公认的“长寿果”,不仅可以降血脂,还可以预防中风。

李大爷心想,之前用猪头肉做下酒菜,被老伴臭骂了一顿,说不健康,这下子可找到有益健康的下酒菜了。

于是,李大爷每晚就是一盘油炸花生配上二两白酒。几个月之后,李大爷出现了头晕乏力和胸闷等症状。女儿见状,赶紧带李大爷去医院检查,谁知,竟然查出了高血压和高血脂。

“不是说花生降血脂,对心血管有利吗,怎么还吃出三高呢?”李大爷很是疑惑地问医生。了解了李大爷最近的饮食习惯后,医生告诉他,油炸花生的脂肪含量很高,加上李大爷还有和酒的习惯,这才吃出了毛病。

花生到底是心血管的“清道夫”还是“祸根”,今天告诉你答案。

一、日本研究:每天吃5个花生,降低心脏病风险

民间流传的花生对心血管有益,并非空穴来风。花生是富含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它含有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以改善脂质和脂蛋白水平,有益于心脏健康。

2021年9月,发表在"Strok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吃4-5个花生,患缺血性中风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低。

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74793名年龄在45-74岁之间的亚洲人的生活方式习惯,其中有一项是关于花生消费频率的调查,经过15年的追踪调查后发现,相较于不吃花生的人,每天吃4-5颗带壳花生的人,缺血性中风的风险下降20%,全脑卒中风险下降16%,患整体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下降13%。

研究人员表示:饮食中加入少量的坚果和花生,或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由此可见,花生对心血管疾病的用作确实不可轻视。

二、吃太多花生,会加速癌细胞转移?

癌症患者吃太多花生,会促进癌细胞的转移,这种说法其实是源于英国利物浦大学的一项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花生内一种叫的花生凝集素(PNA)会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管壁细胞相互作用,产生IL-6和MCP-1的促癌细胞因子。

事实上,研究只是说明花生促癌是一种“可能机制”,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相反,中国台湾地区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了食用花生可降低癌症癌症风险。

中国台湾地区的这项研究共招募24000名参与者,从1990—1992年开始,每年随访调查,通过长达10年的调查发现,与不吃花生的人相比,经常食用花生的女性和男性,直肠癌发病率降低58%和27%。

两项研究对比,花生能否促进癌转移的试验还无权威数据,而花生预防疾病数据,参与者更多,随访期更长,其数据的可靠性也更高。

三、花生再好,5类人也要少吃

花生营养丰富,价格亲民,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是性价比较高的坚果之一,但对于以下几类人而言,花生再好,也要少吃:

1、高尿酸及痛风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花生的嘌呤含量较高,100克嘌呤达到85毫克,属于中高嘌呤食物,因此痛风患者在发病期间,更好不要食用花生。

2、肝胆疾病

胆囊帮助消化食物的器官,花生的脂肪较高,可引起胆囊收缩增强,在胆囊炎发作时,更好不要吃花生,以免增加胆囊负担。

3、花生过敏的人

有些人对花生过敏,一旦误食,可产生皮肤瘙痒、咽喉水肿等反应,甚至会危及生命风险。

4、肠胃疾病

患有胃溃疡、慢性胃炎、肠炎这,多有慢性腹痛、腹泻等不良症状,饮食上应少食多餐,尽量清淡,花生属于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较难消化,不宜多吃。

5、血栓异常

花生有止血的作用,可以增进血凝,促进血栓形成,所以血液粘稠度较高,或患有血栓的人,不宜食用花生。

延伸:食用醋泡花生,并不能软化血管

血管硬化确实令不少人感到头疼,尤其是上了年纪之后,人的血管会像水管一样老化,甚至引发如“粥样硬化斑块”一类的心血管疾病。有些人听信民间偏方,说“醋泡花生”可以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

事实上,动脉硬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出现硬化后的血管是无法恢复到原本状态的,只能缓解,不能逆转,更别说是“软化”。

虽然血管斑块含有钙质,钙质浸泡在醋酸中,可以产生一定溶解反应,但经过口腔,消化道的食醋是无法进入血液,并不能改变血液的酸碱度。盲目的饮用大量陈醋,还可能会腐蚀、烧伤消化道,以及打破人体酸碱度平衡,反而给人体带来伤害。

适度地食用花生,对于心血管疾病而言具有一定帮助,但更要的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才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标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排行榜
关于我们
好问百科是生活百科知识网站,通过(haowq.com)您可以找到汽车房产、娱乐旅游、网络游戏、电商产品、健康教育、情感励志等百科知识,还可以了解更多日常生活小妙招以及各种经验技巧。
本站导航
网站地图
RSS订阅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扫码关注
CopyRight 2023 https://www.haow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好问百科网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0012912号-4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如有内容侵犯作者权利,违规,请联系我们删除:255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