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猫咪吃了生肉后可能会引发肠胃不适、腹泻、呕吐等症状,还可能感染疾病。若症状轻微,可观察几天,让猫咪自行排出,多饮水,可适当加喂些米粥、鸡肉等软食物;若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诊兽医,进行检查和治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饲养猫咪时应给其科学合理的饮食,尽量避免给其生肉,同时也要注意加 *** 生与消毒。
生骨肉作为最近几年流行的猫咪喂养方法,由于接近猫咪天然饮食结构、食材清晰可控、营养全面而优质,含水量高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铲屎官的认可。
生骨肉喂猫
但是,有更多的铲屎官,虽然认可生骨肉的种种优点,但是最担心的就是:猫吃生肉,不会感染寄生虫吗?
虽然不知道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也不知道身边有几个猫咪因为吃生骨肉而感染寄生虫的案例(实际上,这种案例也极其罕见),但是,“感染寄生虫”这个问题成了很多人心目中极其恐怖的存在,也成为生骨肉喂养实施更大的阻碍。
还是那句话:
我们所有的恐惧,其实都来自于我们对事物的未知。
当你真的了解了,你就会知道,当初的担心是多么的可笑。
接下来,我们就来充分了解一下猫,生骨肉和寄生虫之间的关系吧。
我们都知道,新接来的猫咪要进行驱虫,驱的就是猫咪身上和体内可能存在的各种寄生虫。
寄生虫分为体外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因为本篇文章主要讨论生骨肉,这里就只讨论体内寄生虫,大家如果对体外寄生虫感兴趣的话我改天再单独写一篇。
猫咪的体内寄生虫,从大的种类上分,可以分为鞭毛虫、球虫、线虫、蛔虫、肝吸虫、肺吸虫、钩虫、绦虫(最常见)、弓形虫(最著名)、旋毛虫等,首先来看看这些寄生虫的来源。
猫咪体内寄生虫的感染渠道
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体内寄生虫都和食物的摄入有关,而且有很大的数量是和摄入了野外生活的老鼠、昆虫、两栖动物等有关。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猫不捕食老鼠、野鸟、蜥蜴等两栖动物、昆虫,并且保持饮水清洁,那么首先就可以避免掉一半的寄生虫感染机会。
对于室内饲养的猫来说,可能和生骨肉喂养扯上关系的,主要是肝吸虫、肺吸虫、旋毛虫、绦虫、弓形虫等。
下面就来详细说说这几个寄生虫。
肝吸虫的发病主要集中在我国中南部地区,主要症状是由于胆囊和胆管受损也引起的消化障碍和顽固性腹泻。肝吸虫的病原体为中华支睾吸虫,最终宿主是猫、犬等哺乳动物。
肝吸虫虫体的成长史经过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幼虫、成虫等等多个阶段,感染过程如下:
猫咪的肝吸虫感染过程
虫卵随猫的粪便进入水中后,在之一中间宿主淡水螺体内经毛蚴、胞蚴、雷蚴阶段后,发展成尾蚴从螺体逸出,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吞食,在肌肉组织内20天发育成囊蚴;淡水鱼虾被猫吞食后,在猫的体内经幼虫阶段发展为成虫,寄生在胆囊胆管内。成虫在猫体内产卵,随猫的粪便排出,进入下一个循环。
要避免猫咪感染肝吸虫的有效方法是:不要生食淡水鱼虾。
猫的肺吸虫主要流行于浙江、台湾和东北地区,寄生部位为肺,气管及胸腔,主要症状是特征为顽固性咳嗽,咳血和消瘦,贫血。
肺吸虫的病原体为并殖吸虫,最终宿主为猫、犬。
肺吸虫的成长过程与肝吸虫类似,之一宿主也是淡水螺类,在淡水螺的体内经毛蚴、胞蚴、雷蚴阶段后,发展成尾蚴从螺体逸出,与肝吸虫的区别就在于其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虾、蟹、或蝲蛄,这些生物被猫吞食后,在猫体内经幼虫发展为成虫,寄生在肺及气管内,所产虫卵经支气管进入气管,随痰液进入口腔,从粪便中排出,进入下一循环。
淡水螺是很多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避免猫咪感染肺吸虫的有效方法是:不要生食淡水鱼虾蟹,以及淡水的蛙、蛇等生物。
注意,在我推荐的生骨肉喂养食谱中,没有采用淡水鱼虾,其原因就是淡水生物中寄生虫的泛滥。如果一定要用的话,就彻底蒸熟了再给猫吧。
旋毛虫主要存在与野生动物如老鼠体内,如果你的猫不去外面捉老鼠,那么接触的机会并不大。但是旋毛虫还存在于部分猪肉体内。感染了旋毛虫的猫会出现虚弱、肌肉无力、严重炎症和流口水的现象。
旋毛虫-其实你看不见它
猪感染旋毛虫的原因是有可能有时吞吃老鼠,或摄入不干净的食物,或吃了感染了旋毛虫的同类的肉。
旋毛虫作为重点防止对象,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商品猪中已经消灭,北美销售的肉类中旋毛虫几乎绝迹,但我国仍有一定程度的危险(预计0.1%~0.2%,江苏省)。
旋毛虫与其他肌间寄生虫的巨大区别是:
所以,我们推荐的生骨肉食谱中也不包含猪肉,但是猪肉作为自制熟猫饭的原材料还是很好的。
绦虫其实是一大类寄生虫的总称,也是猫最常见的体内寄生虫,这里作为重点详细讲解。
绦虫主要寄生在猫的小肠。感染了绦虫的猫会出现消瘦、贫血、腹泻,并且常在 *** 周围粪便中带有绦虫节片,附着在 *** 周围 *** *** ,使 *** 疼痛发炎。虫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分泌毒素, *** 机体,可出现神经症状分虫体在肠道中聚集成团,可造成肠阻塞、肠扭转、肠套叠及肠穿孔等症状。
绦虫的最终宿主是猫和狗,但有的绦虫主要感染狗而不会感染猫。
绦虫的成长过程是:虫卵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中的水草,老鼠、兔子、猪、牛、羊等中间宿主吞食草或者喝了污染过的水后,虫卵在消化道逸出,并随血液循环而分别寄生在肝脏或肌肉中发展成尾蚴。猫吞食含有寄生虫的肝脏或肉类后,尾蚴进入猫的体内发展为成虫。
听起来绦虫的危害非常大,但是其实绦虫主要能接触的是散养的动物,规模化养殖的动物由于养殖环境的合理净化感染几率并不大,并且,好消息是,绦虫感染过的肉类特征非常够明显,下面针对常见的食材一一说明。
4.1 禽类
规模化养殖的鸡、鸭、鹌鹑等禽类,首先由于养殖环境封闭可控、养殖周期短(46天出笼说的就是这一类)和养殖过程的严格管理(请相信,养殖厂比你还要担心寄生虫的问题),感染寄生虫的概率非常低;另外,即使禽类有少部分感染了绦虫,禽类的绦虫对猫无效,不会感染猫。
你觉得这种环境下感染寄生虫的机会有多大?
所以,正规厂家的禽类是猫的生骨肉首选,只要注意一点:不要给猫吃肠道就没有问题。
散养的土鸡生活环境不可控,有一些非常低概率的事件(例如吃了感染寄生虫的蜗牛)可能会感染猫,因此,生骨肉喂养过程中,不要给猫喂散养的土鸡,如果要喂,就煮熟了。
散养的环境感染寄生虫的机会更大
4.2 猪牛羊
猪牛羊可能感染三种绦虫:
规模化养殖的正规厂家出厂的肉不会有这三种绦虫,原因很简单:感染症状太明显了,以至于厂家根本连最基本的目测检查都过不了,更不可能售卖。
不怕恶心的就看看下面几张图,怕的话直接拉到最后看结论。
看看泡状带绦虫感染的心脏和肝脏分别长啥样(猪、牛、羊的症状类似):
(我贴心的特意把图弄小了,嘿嘿)
感染了带绦虫的猪肉叫做米猪肉,我们这一辈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因为现在已经基本上灭绝了,大规模的养殖更不可能有;回家问问你的父母,他们可能还会对米猪肉有点印象,但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米猪肉长这样(牛、羊的带绦虫症状类似):
米猪肉,你现在想买到还挺困难的
多头绦虫主要寄生在脊髓和脑部,病死的牛、羊、猪才会有这玩意,生脑看起来极其恶心,如下:
我再恶心你一下:猫粮中,病死的动物,卖不出去的动物组织,都是劣质肉粉的原材料哦。
以上就是偶蹄类动物(猪、牛、羊)可能感染的绦虫。
还有一个好消息是,这几类绦虫的最终宿主都是狗,对猫没有什么影响。
避免绦虫感染总结:
4.3 兔
兔子和猪牛羊类似,可能感染猫的寄生虫是:
o兔肝里的豆状带绦虫(猪牛羊的是泡状带绦虫)
o兔肉里的连续多头绦(猪牛羊的是带绦虫)
同样,正规的养殖场卖不出来感染了这几种绦虫的兔肉和内脏,因为感染特征太明显了,不嫌恶心我就继续放几张图给你看看:
感染了连续多头绦的兔肉,腹腔中恶心的巨大囊肿:
就算商家敢卖,你会买这样的兔肉吗?
感染了豆状带绦虫的兔肝,一样有肉眼可视的白色斑点,并且表面不光滑又凸起,这样的兔肝正规厂家也不会出厂:
灭绝这两种绦虫的方法和上面一样,冰箱里冷冻10天就可以 *** 死所有的寄生虫包囊。而且,同样的好消息是,连续多头绦和豆状带绦虫的主要感染对象是狗而不是猫。
关于兔肉的购买建议和上面一样:
4.4 其它野生动物
野生的鸟类、老鼠、蛇、蛙、蜥蜴等,淡水的鱼类,草丛中的蜗牛、昆虫,潮湿环境下的蟑螂、甲虫等,都有可能携带使猫致病的绦虫,注意猫的生活环境,如果猫的生活环境真的有可能接触到这些东西,那么记住要定时驱虫。
美丽的野外环境,感染寄生虫的风险比生骨肉大
弓形虫是近几年知名度大大提高了的一种寄生虫,起因就是媒体大肆报道的猫身上有弓形虫,并且弓形虫会导致孕妇流产,一时造成了无数准备要孩子的家庭弃猫或把猫送人,但其实弓形虫的危害被大大夸张了。
首先要了解的一点是,弓形虫是一种人猫都可能感染的寄生虫。实际人群中,我国感染弓形虫的人群比例大概在8%左右,而猫的感染率大概是20~60%。数量这么大,为什么平时没有感觉到呢?这是因为弓形虫的感染绝大多数是隐性感染,人和猫都没有感觉,并且,人和猫一生中只会感染一次弓形虫,一次感染,终生免疫!
注意:备孕或正在怀孕的人,还是要注意弓形虫。
弓形虫在大部分肉中都可能存在,猪肉、羊肉是最主要的中间宿主,牛对弓形虫自然免疫,散养的鸡肉几乎100%的存在弓形虫,还有一点,弓形虫不可见!
不过也不用紧张,弓形虫是一种而非常不耐冻的虫子,在-18度的低温下冷冻超过3天,就可以 *** 死全部的虫包囊。因此,你只要买正规渠道的冷冻肉,基本上就没有弓形虫存活的可能性。
总结:
总之,生骨肉的食材只要渠道可靠,冷冻到位,猫咪因为生骨肉而感染寄生虫的可能性真的很小,甚至不如你带猫去一趟草地或者让猫捉了个蟑螂蜗牛之类的风险大。
如果实在还是不放心,我只能劝你定期驱虫了,不仅仅为了生骨肉,更为了猫咪可能接触到的复杂环境。
题外话:本文的肉类感染图片主要来自于Rawmeat厨子的大作,在此谢谢厨子!
【版权声明】: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多地阳性病例增加,医护人员的感染数量也大大飙升,医疗机构迎来了决战时刻。那么接下来大家就和腾阅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医护阳性飙升 医疗机构迎决战时刻,医护:现在是防医疗挤兑关键时刻。 医护阳性飙升 医疗机构迎决战时刻 从“二十条”到“新十条”,短短一月,疫情防控政策骤然放开,多地阳性病例激增。 大批患者涌入医院,发热门诊爆满甚至被迫关停,一些患者需要排队整夜才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25538@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